内容详情
2018年07月10日
鹤伴山战斗
鹤伴山抗日桥雕塑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清西独立团有三个经历过战火考验的英雄连队,当地军民称之为“铁七连、钢八连、打不烂的第九连”。尤其是钢八连,能吃大苦耐大劳,战斗作风勇猛顽强,不怕牺牲,惯于在百米内用手榴弹、刺刀打近地战。钢八连的前身是马耀南、廖容标等领导的抗日三支队改编后的基干三营九连。1939年下半年,马耀南同志牺牲后,三支队拉到鲁南改编为基干三营。1940年,成立清西独立团,把九连改编为独立团八连。当时来说,八连武器装备比较好,有两挺机枪,一个掷弹筒,几十条大盖枪。连队成份也较老,战斗力比较强。在原渤海四区,即现在的博兴、高青、长山、邹平一带,歼日寇、除汉奸、摸炮楼,打过许多漂亮仗。
1943年8月15日拂晓,驻济南、周村、邹平、临池、章丘的日伪军2000余人,联合对我长白山根据地突然进行合围大“扫荡”。当时,清西独立团第八连驻西董台头马庄一带,发现敌情后立即组织反击。敌人这次合围是有备而来,武器装备精良,人数众多,八连只好边打边退,沿杨家峪山沟向鹤伴山方向突围。
战斗至上午10时,八连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撤到鹤伴山半山腰的一条山峪里,却不知道敌人早已在此设好埋伏。战士们向下看是黑压压一片敌人,向上看山头也站满了鬼子,显然已经处于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在这危机的关头,八连全体干部战士临危不乱,沉着应敌,显示出了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连长张方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明确指出:我们已陷入敌人的扫荡合围圈,且四周皆被敌人占领,地形对我们十分不利,突围的难度很大,我们只有与敌人决一死战。他召集队伍做动员说:“同志们,我们今天被敌人包围了,我们八连全体指战员都是久经考验的老战士,我们决不向敌人投降,决不给钢八连丢脸。”战士们也异口同声地高呼:“决不投降,誓死与敌人血战到底!”
依仗着人多武器好,敌人向八连所在的山沟扑来。面对凶恶残暴的敌人,八连勇士同仇敌忾,发扬了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拼,刺刀拼断了就用石头砸,激战到中午,除副队长李长富率10余人突出重围外,连长张方胜及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
此次战斗,长山县大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大队政委张维滋因负伤休养,中队长杨延祥去分区开会,未参加战斗。不久,长山县大队一中队随大队长张永忠到邹章边区开展工作,又遭到章丘县投降派伪顽势力翟毓蔚部队的重重围攻,经过激烈冲杀,方突出重围,但部队损失重大,仅剩40余人。一连串的失利,使长山县大队损失惨重。部队经过短暂休整,将原一、二两中队合编为新的二中队,将长山县边联中队升编为一中队,充实了干部,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战士进行了形势和任务教育,使部队战士认识到目前面临的困难,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坚持斗争,曙光就在眼前。经过整顿,长山县大队又重振军威,迎接新的战斗了。
现在,英雄先烈们战斗过的这条沟叫“抗日沟”,沟上的桥叫“抗日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