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11月01日

传统技艺“段桥丸子”:四十年味道始终如一

□记者 吴晓静

通讯员 王春燕 李静 报道

秋日的清晨,当天空还未出现鱼肚白的时候,明集镇段桥村的王东星已经起床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深秋的风中带着阵阵凉意,但王东星却忙得热火朝天,他在村里开了一家饭馆,店里的招牌菜就是段桥丸子。

段桥丸子在邹平是妇孺皆知,远近闻名。段桥丸子的前身名叫“猪肉丸子”,是用猪身上最好的瘦肉,经过手工细加工再配上独家秘制辅料制作而成,丸子呈圆形可大可小,色鲜味美,老少皆宜,可谓是菜中极品。

段桥丸子是用段桥村名来命名的,段桥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唐朝时期著名的志怪小说家段成式就是段桥村人,《酉阳杂俎》是他的代表作,相传段成式的父亲给村里修了一座连接章丘的桥,因此这个村被称为段家桥村,后来叫段桥村。

据村民介绍,段桥丸子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地方菜肴,其实早在明清时期就蜚声齐鲁,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传承。如今这个有着4000多人口的村庄,会做段桥丸子的只剩下十来家,十分难能珍贵, 其中最传统、最专业的就属王东星制作的“段桥丸子”了。2002年,他注册了“段桥丸子”品牌商标,让“段桥丸子”的品牌得以更好的保护,更加规范化。

对于王东星来说,“段桥丸子”不仅是一种吃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王东星的记忆里,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他身为厨师的父亲就开始手工打造猪肉丸子,逢年过节或红白事,父亲也总被邀请去帮忙做菜,其中最难做的当属猪肉丸子,并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小时候,父亲常常一边做丸子一边对我说:咱家的猪肉丸子,那是你祖爷爷研究了几十年才留下来的,你要好好记住每一道工序,将来是要传给你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王东星脑海里。他长大成人后,父亲也渐渐老了,有一天,他从父亲手里认真地接过制作段桥丸子的那套家什,在父亲手把手的传授下,从配料到制作,他严格按照每一道制作工序,精心选择上等肉、洗肉、晾肉、准备佐料、剁肉泥、精心调制丸子泥、按顺时针方向搅拌肉泥、汆丸子、打沫……很快,他将这门手艺很完整地学了过来,他做出来的段桥丸子保留了传统的味道,与父辈们做的相比一点都不逊色,他的名声也传遍了十里八乡。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能吃上一顿段桥丸子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那时,除非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或者过年过节的才会买上几斤段桥丸子。”王东星说。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越来越多的走上人们的餐桌,为了更好地保证“段桥丸子”的质量以及产量,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1988年7月,他前往济南市厨师培训学校学习,并获得国家一级厨师证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吃的方面越来越挑剔,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他陆续投资30余万元,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和保鲜设备,诚心诚意为每位顾客献上一道嫩滑鲜美、弹性十足、清爽清香的段桥丸子。 

酒香不怕巷子深,2018年王东星的段桥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滨州市消费者满意单位,“段桥丸子”先后获得滨州市首届百姓最喜欢家常菜大赛榜样菜、滨州首届特色旅游商品年货大集最受欢迎特色旅游商品等荣誉称号。“段桥丸子”不仅在省内有名,在省外也深受消费者欢迎,2018年7月,“段桥丸子”被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授予“山西名小吃”荣誉称号。2016年“段桥丸子”还成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口口相传,采用传统手工艺加工的“段桥丸子”,也已推向市场,直接把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经济优势,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王东星的段桥食品公司也在滨州、章丘等地先后设立了10余个直营店,仅仅销售“段桥丸子”的收入也由最初的一两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0余万元。假日等销售旺季的销售量都在3000斤左右,经济收入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

现在“段桥丸子”已经成了段桥村的象征,人们一提到段桥村就能想到“段桥丸子”。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虽然很多家庭的饭桌上已经开始远离“大鱼大肉”,但段桥丸子却仍然是宴席和佳节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因为它代表了人们对一种传统美食的记忆,很多人都忘不了这个熟悉的味道。作为这门手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王东星说,下一步还将积极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续把这项传统手艺传承发扬下去,让大家记住“段桥丸子”的味道,记住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