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11月01日

邹平市第二届“ 邹平好人”投票公告

为进一步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传递文明向善的社会正能量,营造“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自2017年10月份在全市开展了“邹平好人榜”月度推荐评选活动。

活动启动以来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方面表现突出的,经广大群众和基层单位积极报送推荐,评委会审定,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最终评选出第二届“邹平好人”候选人36名。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邹平电视台民生频道、《今日邹平》、邹平宣传网、邹平发布、邹平文明网等媒体集中刊载候选人的主要事迹,接受社会监督;在文明邹平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接受社会投票。投票结束后,将根据市民投票和评委会审定,最终评选出全市第二届“邹平好人”10名,提名奖10名。

一、投票时间:2018年11月1日0:00-11月5日24:00

二、投票方式:关注文明邹平微信公众号,进行微信投票。 

 邹平市第二届“邹平好人”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18年10月31日

路遇小偷勇敢出手的小学教师 

成若学,男, 1972年9月出生,邹平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2017年8月10日,成老师骑电动车走在路上,看到一妇女追一拿着三个包的歹徒,边追边喊“抓小偷、抓小偷”,成老师当机立断骑车追去,追了一千米后扔掉电动车,快速跑了几十米把小偷抓获,把受害人的损失挽回,并且从小偷身上搜到手机一块,由随后赶到的受害人交给了派出所。

 

 

从纺纱车间走出来的全国党代表

刘庆庆,女,1985年5月出生,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宏儒第三棉纺厂前纺车间粗纱操作工。自工作以来,刘庆庆爱岗敬业,勤学务实,练就了一身扎实的粗纱操作基本功,成为滨州市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2017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开拓创新、一心为民的农村好支书

王泽民,男,1957年7月出生,韩店镇实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自1989年10月任职以来,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使得全村经济、村容村貌、群众生活水平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200亩的新村居住小区已经建成,并在全市率先创立了民主议政日制度。实户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滨州市“五个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柔弱女子勇挑孝老爱亲重担

程文静,女,1988年1月生,邹平市森林公安局科员。程文静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哥嫂一家三口是聋哑人,生活中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婆婆身体又不好,常年吃药,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他们,给年迈的公公减轻生活负担,她放弃了公婆为其准备的新房,选择了跟公公婆婆哥哥嫂子一起住。为了给公婆减轻压力,在女儿不到两周岁的时候就送去了幼儿园。平时在家,只要有时间就给侄子辅导家庭作业,帮他预习功课,想法设法给婆婆调理身体,协调家里大小事务。

 

 

热心公益,用行动诠释大爱

张光飞,男,1968年2月出生。2015年7月加入公益团队。先后参加了关爱儿童成长、送爱心煤、医院爱心陪护、送爱心早餐、陪困难家庭过新年、包爱心水饺、陪失独家庭看杏花、陪敬老院老人看梁州、关爱特困学子送爱心帮扶款、为特困儿童送羊奶、陪特困少年、白血病儿童青岛看大海、看望敬老院老人、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家访瘫痪在床的临池镇姑娘张倩倩,并陪张倩倩去博山看同学家乡等公益活动30余次。

 

 

路遇火灾智勇救人的好少年

纪龙科、刘佳琦,邹平一中初中部学生。2017年9月6日晚8点20左右,从辅导班放学回家的纪龙科跟刘佳琦发现宏诚集团26号楼4层起火,两人大声与楼上人回应。在消防员赶来之前,二人利用在消防演练中学到的知识,刘佳琦取水,纪龙科把衣服浸湿、捂住口鼻,在浓烟中从火场中救下一个孩子。

 

 

热爱公益、践行“大爱”的志愿者

刘华,女,1976年5月出生。邹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多年来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服务时长长达200小时,所在团队参与的大爱志愿制高点项目获得市县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此外,刘华多次参与无偿献血,并采集骨髓造血干细胞。信息录入中华骨髓库,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

 

 

父爱如山,多年守护不幸痪儿

邢茂功,男,1955年1月出生。五年前邢茂功的儿子邢仲晓因为一场交通事故不幸成了一名植物人。看到躺在床上只有呼吸没有知觉的儿子,邢茂功暗下决心:“无论有多困难,也要把孩子的病治好!”五年来,他学会了插食管喂饭、辅助锻炼、安抚情绪等护理知识,每天坚持给儿子做康复训练。在悉心照顾下,邢仲晓有了些许进步,四肢在强烈刺激下能够有明显反应。

 

 

拾金不昧的好司机

尹兆玺,男,1980年12月出生。邹平市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公交驾驶员。自入职以来每月都被评为五星级驾驶员,连续五年被评为邹平公交优秀驾驶员等荣誉称号。2018年1月3日,在完成一班营运打扫车辆卫生时,捡到乘客丢失在车厢内装有五万多元现金的背包,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尹兆玺便寻找到了失主并将背包及时归还。

 

 

敬业奉献、全面推介邹平的好记者

董乃德,男,1968年10月出生。中共邹平市委宣传部融媒影像中心主任。从事新闻宣传10多年来,作为新华社的核心签约摄影师拍摄了大量反映邹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图片新闻,并经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国家通讯社,播发了3000多张500多组新华社图片通稿,在中国新闻社播发新闻图片通稿200多组,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发表新闻图片千余张,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十佳业余记者,滨州市新闻道德模范。

 

 

身手矫健、智救轻生者的公安干警

崔中强,男,1975年10月出生。2018年1月26日,一王姓男子因感情纠纷一时想不开,爬到18层高的楼顶欲跳楼轻生。黄山派出所所长崔中强立即带领民警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同时紧急联系消防、急救部门迅速到现场铺设救生气垫、做好应急准备。而王某现场情绪极其不稳定,在与其母亲通话后更是失控到将手机扔向空中,在他抬腿往外跳的千钧一发之际,崔中强疾步上前将其拦腰抱住,死死地抓住他的衣服将其拉回,成功救下一条年轻的生命。

 

 

义无反顾、下河救人的纪检干部

2018年2月6日,朱振宇、李安东、李中琦、孙鸿铭等四名邹平市纪委工作人员到码头镇执行任务,在当天中午乘车返回单位途中,经过魏桥镇里八田大桥时,发现桥南边的栏杆损坏,桥周围聚集了很多群众,同时一辆黑色轿车翻在了在河中。他们没有多加思索,立刻跳下河去救人。他们努力将车上的老人和小孩全部救出,并立即对其进行施救,看到四人全部清醒,得知救护车正在赶往事发地点的路上,才放心的赶回单位。

 

 

默默无闻、果断救人的公交司机

周春虎,男,1971年1月出生。2018年2月17日,一位老大爷不小心掉到了一个10米多长的大斜坡底下的水坑,马大爷在冰冷的水中泡了10分钟,寒冷的冰水让老人的力气越来越少。207路公交驾驶员周春虎驾驶公交车正好路过此处,紧急时刻与车厢乘客们果断出手相救,避免了一场意外发生。一位热心的乘客将救人视频传到齐鲁电视台,被《小溪办事栏目》报道后,他英勇救人的事迹才被人们知晓,并感动无数观众。

 

 

致力于林果业发展的高级农艺师

董富俊,男,1968年3月出生。近年来,组织林学会员完成并获得省林学会论文奖、林业优秀设计奖7项,获得市县级科技奖励20项。本人先后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篇,荣获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个人记三等功、第七届滨州市青年科技奖,被评为滨州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滨州市林业宣传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度全省林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疫病防控战线上的巾帼英杰

张璐,女,1984年1月出生。邹平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12年来张璐的足迹遍布了全市16个镇街的200多个村庄,处理疫情千余起,流调传染病病例5000多例,召开讲座百余次,培训上万人。2017年度张璐同志代表滨州市参加了山东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传染病应急防控项目“特等奖”,并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随后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竞赛,一举夺得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十年如一日伺候两个妈的好媳妇

杜雪梅,女,1966年11月出生。在好生街道蒙一村街坊邻里的眼中,杜雪梅是孝敬老人的模范。几十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93岁的母亲和81岁的婆婆的饮食起居,给与她们精神抚慰,早已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她既要上班还要同时照顾两个老人,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每天早上杜雪梅5点来钟就起床做饭,根据两个娘的不同胃口做不同的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杜雪梅每天都这样紧张而又忙碌的生活着。

 

 

热心为村民服务的老党员

王允仟,男,1941年3月出生。作为一名70多岁的老党员,王允仟自从进入黄山月河村村“两委”工作以来,一直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不辞劳苦,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热心公益事业,在水表安装期间,他一直跑上跑下的处理户下安装水表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时一个问题需要跑5楼跑个两三趟,在此期间他从没抱怨一次。水表安装完成后,他将100多个旧水表重新抄了一遍,统计出了各住户所需要补交的水费。

 

 

助人为乐的好“慈嫂”

高翠美,女,1967年1月出生,是明集镇南宋村的一名普通群众,她牵头成立了南宋“慈嫂”志愿者服务队。每逢过年过节,她总是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去看望村里的老党员、贫困家庭、严重患病的老人,为他们带去生活必需品。农闲时间,帮助贫困老年人打扫房间卫生,洗涮衣物,带领慈嫂积极参加全镇和村里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和文体活动。她还号召全村参加妇女捐款,一次性筹集善款3万余元,全部用于村里的慈善事业。2017年她被评为明集镇“凡人善举”十大典型人物。

背着母亲去赏花的好孝女

李雪梅,女,1977年7月出生,台子镇康家村人。6年前,李雪梅的母亲王桂珍被查出了小脑萎缩,肢体偏瘫,甲状腺也出现了问题,多年来李雪梅照顾偏瘫的母亲,无微不至,为了给老人熬中药,光中药壶就用坏了4个。在台子镇举办的海棠花节上,为了让母亲欣赏美景,李雪梅徒步背起母亲去看花,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多年关爱孤困儿童的“爱心妈妈”

穆金荣,女,1977年7月出生。该同志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积极投身志愿者行动,注重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014年以来,穆金荣结对帮扶码头镇的小慧,无论从物质上还是情感上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关爱帮助,经常与邹平一中老师沟通了解小慧学习情况,参加家长会并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2017年春天又结对西董街道办事处的鑫喆,经常从图书馆给他借书读,鼓励他多读书读好书,2017年夏天和他一起参加滨州夏令营,在他成长路上尽量为他提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机会。

 

 

稀有血型拥有者,义务献血十四次

崔英姿,女,1964年11月出生,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热衷无偿献血已有8年了,每年两次坚持献血已经成为习惯。第一次偶然献血,她得知自己的血型居然是RH阴性B型血,就是大家经常说的“熊猫血”稀有血型。崔英姿的几本无偿献血证,每年两次,每次400ml,前前后后加起来大约十四次的献血经历,记录着她这些年来的义举。由于她献血事迹突出,2016年年底还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荣誉称号。

 

 

执着钻研教学的最美女匠

公延霞,女,1978年11出生。公延霞凭着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份热情、一份执着,获得了学校、家长及学生的认可。她先后被评为滨州市教学能手、滨州市学科带头人、县中小学先进个人、师德标兵、滨州市名教师、县最美女匠。多年的努力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执教观摩课,2010年在滨州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中获市一等奖;2017年执教课例获省级优课。

 

 

车间里成长起来的“传承大工匠”

刘淑娟,女,汉族,1989年11月出生,邹平人,2005年11月参加工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宏儒纺织第五棉纺厂细纱车工。她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在纱线流泻的细纱车间一干就是十多年,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棉纺织行业“传承大工匠”、山东省纺织工业首席技师、滨州市劳动模范。

 

 

雷锋志愿队里的救火英雄

高乃明,男,1977年12月出生。2018年4月28日早上7点40分,在经过大韦家村附近时,发现前方一辆拉煤货车轮胎起火。高乃明看到后,立刻靠边停好车辆,简洁和乘客解释了一下,就投入到了灭火当中。除了救火事件,高乃明还坚持做慈善工作。2016年6月高乃明和几位爱心人士在自己家乡焦桥镇倡议组建“焦桥镇雷锋志愿服务队”,每季度组织一次活动,帮助家庭困难、身体有残疾的病人。现已帮助困难家庭30余户,资助困难大学生2名。在他们的带动下,志愿者人数由20人增长到100多人。

 

 

悉心照顾老伴十八年的好丈夫

王玉文,男,1940年出生。1962年时他刚20来岁,为照顾生病的父亲回到了码头镇农村。回到家后,王玉文担任了大队干部和大队团支部书记,1974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当村支书20多年,田拐村曾被评为“全县文明单位”“全县五好支部”,他个人被评为“全县模范党员”,曾任邹平县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和邹平县第四次党代会党代表。2000年,王玉文的老伴赵树英因患脑血栓引起严重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部在屋内,从此一副沉重的担子落到他的肩上,而他十八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伴。

 

 

邹平城际救援队的创始人郭玉来

郭玉来,男,1964年11月出生。2015年10月11日郭玉来组建了非盈利性志愿者组织--邹平城际救援队,并加入全国9958救援联盟协作平台,以山地救援为主扩展到水域救援(包括竖井救援)、寻人救援、公益安保、宣讲防灾、减灾及自护知识走进校园等。邹平城际救援队自成立后,急人所急,先后实施了多起救援行动。

 

 

勇救两条生命的人民教师

刘文丰,男,1979年12月出生。邹平市青阳镇初级中学教师。大雪天,轿车翻入深涧,两条年轻的生命命悬一线。他不顾个人安危,撬开车门将困在车内的两人成功救出,争分夺秒将陷入昏迷的伤员送往医院后默默离开,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刘文丰用实际行动为学生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不顾个人安危,奋救落水者

潘风民,男,1974年8月出生。2018年7月21号下午,潘风民和朋友结伴去黛溪湖畔锻炼身体。一位正在附近游泳的50岁阿姨突然脚抽筋,慌乱中,大喊救命。听到呼救声的潘风民。奋力游向落水者。在接触到落水者后,他用力抓住落水者的一只胳膊,绕到自己肩膀上,用尽全力朝岸边游去,因为架着落水者而且水又比较深,潘风民很快感到体力不支,呛了好几口水,但他强忍着继续坚持,和朋友们一起把落水者安全送到岸边。

 

 

为党分忧为民服务的人民调解员

王守德,男,1945年4月出生。古稀之年,受命担任市调解中心“守德调解室”主任,成为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启人生又一程,先后获得各级部门表彰,当选山东省人民调解员协会理事,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积极探讨总结,注重开拓创新,逐步摸索出“四全” “三对接”的调解路子,每年调解纠纷近百起,接待当事人逾百名。2017年获得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活动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五老”志愿者、“感动滨州十大法治人物”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踏实肯干的劳动模范

吴胜利,男,1979年5月出生。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踏实肯干”是他始终坚持的原则。“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公司为员工服务”是他的最真实的写照,多次被公司授予“特殊贡献奖”“管理标兵”“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2018年4月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三十年如一日的义务守墓人

刘德龙,男,1945年5月出生。魏桥镇刘井村村民,义务守护刘井烈士陵园的73位烈士31年,没有报酬,没有怨言。刘德龙带着妻子从清理陵园里的杂草开始,随后栽种了松柏和月季,并在陵园南边用树干搭建了两间茅草屋。从此,陵园焕然一新,刘德龙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守墓生活。刘德龙的这一守,时光流转了三十年,当年正值壮年的汉子如今成为了年近古稀的老人,但他无怨无悔。

 

 

勇于创新、争做行业标兵的纺织技师

刘娟,女,1986年12月出生。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邹魏三园第一棉纺厂车工,参加工作16年,从一名普通粗纱值车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纺织大工匠、中国棉纺织传承大工匠。她探索出的 “双手并用、交叉结合、下部转管”的机前接头方法,使标准时间为85秒机前接头速度一跃缩减为30秒,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2011年,她代表公司参加了9月份的全省粗纱大赛及11月份的全国粗纱大赛,取得全省第一名、全国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曾多次被公司评为劳动模范、爱岗敬业标兵、先进工作者、操作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不离不弃,悉心照顾重病妻子的好青年

李蒙,男,1988年出生。邹平市卫生监督所职员。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最为感人的是与患病的妻子共同抗争、相互鼓励、坚持不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疾病的治疗。虽然妻子身患重病多年,但李蒙在单位却从未叫过苦,照顾好妻子的同时,把工作同样安排得井井有条。李蒙八年如一日照顾病重妻子的事迹令人感动、令人敬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无不叹服。

 

 

甘心奉献、扎根一线的好经理

姜兴波,男,1968年10月出生。邹平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副经理。他时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他自己动手义务为100家住户更换了智能水表,为每户节约水表更换费50元。同时为锈蚀、破损严重的住户更换水管200多米。顶着烈日,不畏高温为公司楼顶做防水400多平米。同时为商场二楼焊接了高2.5米,长40多米的复合板挡墙,仅此两项就为公司节约工时费达2万余元。他与电工一起更换老旧电线电缆200多米,铺设改造下水道30多米,杜绝了堵、冒、漏等情况的发生,减少了用水亏方的现象。

 

 

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明星教师”

刘娇叶,女,1985年6月出生。青阳镇初级中学二级教师,多年来任毕业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其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明星教师”,市优质课二等奖、县级优质课、说课、优秀案例等获一等奖,市级优秀案例三等奖,省级“优课”,辅导学生作文获山东赛区二等奖,参与国家级课题获一等奖,曾任镇党代表。

 

 

拾金不昧的公交车司机

俎新,男,1975年1月出生。邹平市公交客运有限公司206路公交驾驶员。10月7日上午八点左右,俎新查看车辆卫生时发现了一个背包,里面有18000多元现金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他马上电话报告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火速赶到现场,收好背包的同时联系电话里的失主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