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05月09日

2019年邹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邹平市统计局

2020年5月6日

2019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滨州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4.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291.26亿元,下降2.0%;第三产业增加值232.5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8:55.6:38.6调整为5.5:52.6:4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775元,增长1.8%,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970美元。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130人,比上年增长0.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3%,比上年降低0.79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3.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5%,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1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2%,购进价格下降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5%。

人口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出生人口7803人,出生率10.4‰;死亡人口4290人,死亡率5.8‰;自然增长率4.6‰。年末常住人口80.35万人,户籍人口74.63万人。

城镇化水平继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59%,比上年末提高0.37个百分点。

 

 

二、重点战略

动能转换提质加速。完成100万吨焦化压减和1286万吨钢铁指标转移任务。实有市场主体62294户。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14756户,比上年增长12.9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总量3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0.34%,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以十强产业为方向,建立完善“四新四化”项目库,纳入项目214个,总投资720亿元,5个项目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17个项目列入滨州市项目库,4个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报省发改委,3家重点企业申报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领军企业,魏桥、三星成功申报省十强产业领军入库企业。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市级工程实验室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年末,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市级工程实验室14家。

乡村振兴持续深化。农业“新六产”健康发展,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17万亩,总数达到54.9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总数达到50家,市级以上示范社2家、总数达到34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家、总数达到16家;全市农业产业化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3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以上7家,滨州市级以上50家。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进展顺利,对码头、台子水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实施71个村供水管道入户工程。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全市消除不良贷款90亿元。截至12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80.58亿元,较年初减少29.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48%。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全年共审批城乡低保930余户、特困人员129户、临时救助困难群众454人次。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55.7%,“蓝天白云”天数同比增加3天,PM2.5、PM10、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6%、9.2%、38.2%。

 

 

三、改革和创新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开发区改革顺利推进,整合归并内设管理机构,将原来的15个行政事业单位,精简到5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66.53%的村完成成员界定,99.88%的村完成清产核资,98.95%的村完成折股量化工作,98.48%的村通过第一次股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成员,表决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96.7%的村完成登记赋码工作。“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集中推进,帮办代办、吐槽找茬、窗口无权否决等机制全面推行。

质量强市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新增注册商标987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5885件,商标国际注册总量达50件,其中马德里商标8件,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3家企业入围2019年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培育名单,13家企业被认定为“2019年度山东优质品牌”。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加强创造,专利申请670件,专利授权534件。平台建设提质增速,新认定创新平台8家,总量达到45家。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组织评价科技成果14项,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2项,完成科技成果登记9项。完成技术交易3.5亿元。创新人才积极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11人,培养国家万人计划1名,外专双百专家1名。

 

 

四、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粮食总产量68.7万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产品66个。

林牧渔业总体保持稳定。全年造林面积976公顷,年末森林面积23186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61078吨,比上年增长4.9%;禽蛋产量48117吨,增长3.0%;牛奶产量18094吨,增长3.2%。水产品总产量3750吨,增长1.0%。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8。新增耕地灌溉面积0.2万亩,年末达到86.2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万亩。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玉米机收率、小麦机播率均达到98%以上。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277.02亿元,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1.9%,利润总额增长8.4%,营业收入利润率2.4%,工业产销率为99.6%。

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65家,比上年增加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32亿元,下降4.16%。

 

六、服务业

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41.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服务业正向拉动地区生产总值2.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服务业增势良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6%,物业管理业增长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88.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13.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0.38%,教育类下降0.1%。

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502.35万人次,旅游收入5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和55.9%。共有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6处、2A级景区3处,省级旅游强镇4个、旅游特色村13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3个、精品采摘园7个。旅行社及旅行社分社24家,其中3A级旅行社3家。星级宾馆6家、星级餐馆5家、星级农家乐7家,码头镇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镇”、邵家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邮政电信业发展良好。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4506万元,增长2.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6312万元,下降0.5%;邮政业务总量8194万元,增长23.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2.0万户,增长4.3%。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25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0.4万户,新增4.5万户。

交通运输形势稳定。济青高铁邹平段全年共发送旅客45.8万人,平均日发送1500人。完成公路客运量3304万人次。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853.7公里,其中县乡公路通车里程531.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1.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3%。其中,私人轿车11.0万辆,增长5.2%。

 

 

七、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7.9%。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0.6:36.9:62.5,服务业投资增长30.8%,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24.3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增势明显。具有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36家,比上年增加2家。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60.2%。房屋施工面积293.4万平方米,增长43.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53.1万平方米,增长46.6%。竣工面积48.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3.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02.1%和137.8%。商品房销售面积40.9万平方米,增长4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0.3万平方米,增长37.9%。

 

 

八、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0109万元,比上年增长5.76%。

主要商品销售良好。与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消费品增长较好,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1%,日用品类增长11.1%;固定资产类消费品趋向收缩,汽车类下降9.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3.8%,金银珠宝类下降14.1%。

网络零售拉动有力。纳入监测统计平台重点网络零售企业257家,网络零售店铺304家,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9.7亿元,同比增长17.2%;双十一当天实现网络零售额3331.8万元,占滨州市47.7%,实现农村电商网零额2748万元,占滨州市75.6%。

 

 

九、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平稳。货物进出口总额241.9亿元,比上年下降4.5%。其中,出口57.3亿元,下降11.3%;进口184.6亿元,下降2.2%。出口商品中,纺织服装出口25.4亿元,下降12.8%;铝深加工类出口15.6亿元,下降10.5%;化工类出口5.6亿元,增长5.7%;机电类出口3.5亿元,增长19.7%;农副产品出口2.9亿元,下降64.8%。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共签约项目57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677.7亿元,其中,落地项目42个,引进世界500强项目3个。年末外商投资企业35家。实际使用外资7028万美元,增长193.3%。引进县外资金89亿元,总额位居滨州市第一。

 

 

十、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实现财政总收入105.6亿元,下降8.5%,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5亿元,下降2.5%。其中,税收收入52.2亿元,下降9.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4亿元,增长7.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3%,教育支出增长9.2%。

金融信贷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01.9亿元,比年初增加3.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02.7亿元,比年初减少21.6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09.2亿元,增加15.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93.5亿元,减少36.9亿元。

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年末共有7家上市公司,累计从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527.7亿元。累计发行各类债券、票据12期,融资总额达到69.7亿元,发债数量、融资额均居省市前列。

保险业健康发展。市内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3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4 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亿元,增长6.0%;人身险保费收入10.1亿元,增长5.2%。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6.0亿元。

 

十一、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92元,比上年增长7.7%;人均消费支出19378元,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80元,比上年增长6.4%;人均消费支出23431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3元,增长8.8%;人均消费支出12865元,增长6.6%。

城乡建设持续提升。开工建设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6个,完成投资4000万元;新增城区集中供热39万平方米。海绵城市改造开工建设3平方公里;铺设城区排污管道3公里。开工建设小城镇建设“百件实事”112项,完成投资24.7亿元,极大提高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新增农村清洁取暖面积5.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两年清洁取暖任务。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5.2万人、15.5万人、11.9万人、16.6万人和10.9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5.2万人和57.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1600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18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490元提高至520元。各项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100%。年末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6人,年人均保障标准72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577人,年人均保障标准5280元。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4个,床位数1731张。

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2个,建设安置房2467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个,改造面积12万平方米,改造户数1061户。

安全事故防控有效。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9,十万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

 

 

十二、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处,完成投资4767万元,新增幼儿学位1380个。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专任教师分别达到2933人、2014人、1282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506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32人。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9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7处,市级10处,县级21处。图书馆年接待读者18.5万人次,持证读者达到4.7万人。开展“送戏下乡”演出670余场,覆盖80%以上行政村。共有新闻出版类单位175家,其中印刷企业47家。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为100%。共有剧场、影剧院5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1个、文化站1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68个。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机构数10.1个。

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78个,其中医院12个,基层医疗机构560个。卫生机构床位3677张。完成诊疗服务422.6万人次。16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市11处卫生院、5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9处村卫生室均达到省级标准,达标率为100%。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0%。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成功举办邹平·码头站半程国际马拉松、全国象棋定级赛、第三届“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自行车精英赛暨山东省第五届沿海骑行大赛。体育产业迅速发展,鲁友体育产业生产的的健身保护垫纳入山东省技术标准;西王集团生产的“肌肉科技”畅销欧美,并逐步向国内发展;山东西王男篮、女篮,魏桥创业乒乓球俱乐部后劲十足。全年体彩完成销售收入1.25亿元。

气象服务能力增强。发布各类预警信号76期、气象情报服务材料122期、气象信息服务周报41期、决策气象服务短信510次、人影作业简报3期、呈阅件1期。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12次,防雹作业2次,44个炮箭作业日,增加降水量257余万方。

 

注: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核算数。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邹平调查队提供。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非农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7.户籍人口为公安部门提供,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市卫生健康局提供,常住人口为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