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4月09日
“奋战十四五 再造新邹平”解放思想大讨论·乡村振兴
我市畜牧业发展持续向好
长山镇畜牧兽医站副站长王翠萍在整理农户档案。
□记者 左明玉
通讯员 李晓伟 张迅雷 报道
本报讯 疫情防控期间,长山镇畜牧兽医站根据养殖户实际需求,制定并实施了《长山镇养殖设施用地服务流程》,创新性推出养殖用地代办服务新模式,用户只需用手机微信搜索“基层牧医一点通”公众号,然后根据提示在手机上填写相关信息后,审批、办理相关证件等余下的全部工作就由兽医站工作人员根据需求保质保量完成。“推行养殖设施用地服务新模式以来,长山镇共备案改扩建养殖场10家,为养殖场农户用地审批节省了时间,缩短了服务流程,得到了广大农户的好评。”市农业农村局长山镇畜牧兽医站副站长王翠萍介绍说。
把畜牧业生产作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我市围绕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目标定位,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稳步推进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全市畜牧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聚力稳产保供,突出抓好生猪生产。我市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部署要求,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生产技术指导,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突出做好疫病防控,全市生猪生产稳步恢复。成功引进牧原集团年产56.2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并顺利投产运营,受到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的充分肯定。全市涌现出山东邹平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山东西宝隆养殖有限公司、邹平宏润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邹平福达养殖场等15家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基地,现存栏生猪23万头。预计到年底,生猪存栏可达30.5万头。
实施项目带动,着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大力实施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通过一系列以夯实畜牧业基础为重点的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去年以来,先后引进、实施投资过亿元畜牧养殖项目6个,全市畜牧业基础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89.03%。投资3500万元全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98%。牧原生猪、永强牧业成功创建为省级智慧牧场。
强化疫病防控,全力推进无疫区建设。把无疫区建设工作作为提升全市畜牧管理水平和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抓实抓好,在滨州市率先启动实施省级无疫区建设试点。围绕无疫区“六大体系”建设内容,抽调14名畜牧专业骨干力量,组成了邹平市免疫无口蹄疫区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建设工作专家组,对无疫区建设评估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投资200余万元,实施县级兽医实验室提档升级。健全完善“县—镇(街)—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级防疫员改革,选聘村级动物防疫员86名。长山镇畜牧兽医站创新开展了基层畜牧服务工作“6+1”模式,推动了无疫区高标准、规范化建设。
落实惠农政策,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建立了政府、养殖户、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畜牧业风险分担机制。开展保险理赔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提高理赔效率,切实降低养殖风险。截至目前,全市能繁母猪投保1.2万头,育肥猪投保14.7万余头,总保费800余万元,受益农户1100余户。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政策性担保功能,与农担公司联合开展畜牧产业融资需求调度,去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协调各金融机构为全市240家养殖场(户),取得信贷资金8358万元,有效缓解了养殖场(户)资金瓶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