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1月27日
生态邹平提升民生福祉
——滨州市生态环境局邹平分局工作纪实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2021年,滨州市生态环境局邹平分局认真落实上级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以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以各级环保督察为抓手,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纵深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持续向好,污染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制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邹平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量化问责办法》;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会战、“夏季攻势”及秋冬季攻坚“蓝天行动”;加强热电、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监管,积极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整治、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整治、产业集群综合整治,油气回收治理;开展工业窑炉专项整治,推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132家;强化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淘汰国三柴油货车557辆,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547辆;与全市915家涉气企业签订承诺书;坚决取缔黑加油站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油品行为,116家加油站全部加装三级油气回收装置,实现车用柴油销售全覆盖检查。市城区空气优良率71.4%,列全市第1位,同比增加5.1个百分点;空气综合指数4.96,同比改善14.9%,改善幅度列全市第1位;PM2.5浓度为43μg/m3,同比改善21.8%。
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扎实开展水污染集中攻坚治理,对全市入河排污(水)口实行“口长”包保责任制,对省、市帮扶督查反馈的入河排(水)口和属地镇街对摸排出的共计254个入河排污(水)口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口长制”,由“口长”包保排污(水)口水质达标;对全市46家重点涉水企业下发《水污染治理法律责任告知书》,并组织涉水企业签订了《水污染治理守法承诺书》,西王集团和山东邹平亚太中慧食品有限公司、魏桥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开展杏花河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胜利河生态治理、老坞河整治,研究制定《杏花河与胜利河(邹平段)断面达标与水质考核指数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并积极推进落实,截至目前,工程量已全部完成;组织召开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会,完成《邹平市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工作,调整划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水质管控目标。其中国控断面小清河唐口桥水质指数7.1295,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省控断面杏花河张官庄、胜利河四马桥水质指数分别为7.3224和6.9949,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土壤环境更加安全。持续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订完成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自评报告,62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已有62家完成有害物质排放报告、62家完成地下水监测、61家完成隐患排查,39家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备案,无污染土壤地块,土壤污染安全利用率100%。全部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治理任务,完成黑臭水体治理9处,以及218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
危固废管理更加严格。全面完成354家产废单位、6家经营单位危固废企业纳统,纳统率达到100%。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监管帮扶行动,建立电子问题清单并对现场检查表专门存档,69名干部职工包靠帮扶企业213家;开展危险废物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企业196家,排查废弃厂房、院落、窑坑、湾塘等共506处,累计完成整改问题144个。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达到100%。
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提高自动化监控水平。积极推进电力监控设备安装,截至目前,省定任务安装数为61家,已全部完成安装。自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试运行以来,已经实现链上治理企业超1000家,上链监控点位覆盖6000个终端设备,实时上链存证量达上百万条,监管水平大幅提升;开展对VOCs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进行走航检测,实施大气污染热电网格监管项目,建设安装微站点位60个,投资近300万,建设18个空气站点周边微站、高空瞭望监控系统、基于大气自净能力的环境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服务项目,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监控,为空气站点保障提供数据支撑;完成秸秆着火点智能可视化监控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全面启用51处高空瞭望视频监控,采用“人防+机防”双管齐下模式,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昼夜巡查体系,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完成7个城市声功能区点位噪声、3个饮用水源地、2次千人万吨水源地、2起环境应急监测,对30家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进行现场检查,对155件超标督办进行核实处理,处理数据超标23件。加强环境安全与应急,完成320个建设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开展医疗机构、工业企业辐射安全、尾矿库安全专项检查,对47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全面开展放射源安全监管,目前全市放射源单位放射源视频监控实现了与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智慧平台的联网,切实提高辐射安全管理和监管水平。
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严格落实“三线一单”,抓好污染源源头控制,编制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初稿,推动镇街工业集中区、集聚区园区规划环评,积极推进政策环评和碳排放纳入“三线一单”双试点,探索形成邹平特色政策环评成果案例。严格落实总量减排审核及污染物排放许可,主动服务企业,与企业进行座谈交流,通过聘请省环科院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为保障企业排污许可证的质量提供支撑,为193家企业发放变更排污许可证,对53个建设项目出具总量确认表,统计调查106家环保产业企业,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组织215家工业源及集中式企业行业纳入环境统计数据,逐步实现环境统计数据与排污许可数据的分析、融合、统一。持续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出动执法人员3600余人次,检查工业企业2650余家次,集中开展夜查、晨查60次,生态环保红线真正成为不敢触碰的“高压线”。群众信访答复率94.2%,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本版组稿:朱新悦
夜间执法检查。
日常执法检查。
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
邹平市秸秆着火点智能可视化监控系统。
对相关企业进行大气监测。
春到黛溪湖。
湖光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