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2月16日
760名乡村医生织密群众健康“保障网”
□记者 左明玉 通讯员 耿春梅 报道
本报讯 24小时在线随叫随到,为群众提供健康指导,走街串户巡诊送药……这个冬天,邹平市760名乡村医生坚守在农村一线,守护群众健康,筑起了农村的“健康屏障”。
群众健康档案了然于心
村卫生室是村民最方便、最经济的看病就医渠道。着眼破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邹平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群众服务需求,建成了以15处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417处一般村卫生室为补充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组织16家卫生院的132名班子成员和中层骨干对每个卫生室实施包片管理,定时巡查、当面指导和靠前服务,发现基层紧缺药品及时对接药品生产企业,多措施保障药品服务,及时排查卫生室风险点,做好患者分流和人员物资的调配与充实,有效破解医疗挤兑。选派274名“名誉村医”驻点卫生室,下沉开展业务帮扶,通过线上或者线下分批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乡村医生的业务和接诊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得到安全规范的诊疗。
目前,邹平市创建县级以上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36个,70%以上的乡村医生取得专科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100%的村卫生室配备有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氧气瓶(包),95%的村卫生室配备重点人群智慧随访设备和康复理疗设备,80%以上的村卫生室可以提供4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24小时不“打烊”的健康“守门人”
“退烧药一次吃一粒啊,不烧不吃,回去先不能洗澡洗头啊。”每次诊疗,乡医许德征都不厌其烦的嘱咐患者。他所在的高新街道司家村卫生室现有乡村医生4人,是高新街道办事处卫生一体化管理首个试点卫生室,2022年被评为“滨州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滨州市中医药特色卫生室”。除了本村的村民,司家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覆盖了周边5个村的5000余名群众。
在完成日常的门诊工作后,他们每天都会到自己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家中走一圈,为居家管理的老人们测量血氧、血压、血糖,做好健康指导。
有效的健康宣教、轻症的及时处置、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乡村医生在引导居民规范转诊,避免医疗挤兑,把上级救治力量留给最需要的病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村民的健康守护者
建全基层医疗第一道防线,邹平市成立858支村级医疗服务小分队,村干部组织乡村医生、计生专干、网格员等参与,定期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入户巡访巡诊。
为了给群众提供权威的科普知识,邹平市卫生健康部门每天定时推送健康科普宣传教育资料,各卫生院包保责任人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宣传彩页、明白纸等形式,定期转发给乡村医生,巡诊小分队在入户巡诊的同时,向群众传递科普知识、专家建议、辟谣信息等,及时有效地解答村民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