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8日
邹平近八成高标准农田支撑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记者 耿悦
通讯员 冯涛 报道
本报讯 邹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资13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7个,建成高标准农田90万亩,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县制全覆盖,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邹平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列入市“1+9+N”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工程,统筹农业农村、水利、财政、自然资源规划局、电力等多个部门,集聚资源要素,撬动社会资本,切实做到组织领导、项目推进和资金保障“三到位”。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规划引领,优先选择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确保整体推进、连片建设、规模开发;以镇街为单位实行专班制度,坚持周例会、周调度,及时跟进项目建设;在以喷灌区为主的明集镇、魏桥镇,各村集体和新型经营主体自主申请对田间道路、灌溉设备进行提质改造,大大提高了建设标准。
充分挖掘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资源,通过连片治理、平整土地等途径实现耕地资源合理溢出,2022年完成4个项目区新增耕地131.87亩,邹平市财政按照每亩18万元标准集中调剂占补平衡指标,其中,6万元用于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2万元补助直接给镇街统筹使用,10万元由市级统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实现了资源换资金。
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关,在项目设计环节,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会同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拟建工程逐项进行实地勘察测量,再进行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民意和相关部门评审,力求做到项目设计科学、精准、切合实际。在做好工程质量监理工作上,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专业监理单位,明确监理权利和义务,对项目工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理,建立了项目主管部门、镇街、监理、项目村、农民监督员“五位一体”的项目监督机制。同时,创新高标准农田+保险机制,投资50万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工作,对2021年15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工程质量的潜在缺陷保险风险化解方案,并对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和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化解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实现了建设及后期损毁的风险兜底。
邹平在做好高标准农田路、桥、涵、闸建设基础上,重点建设管道灌溉、喷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并通过发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作用,建成了节能提效、大数据监测、自动分析、提供方案的明集镇智慧化典型示范区,实现比传统灌溉方式节约30-50%,大大提高了示范区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