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01日

全民读《尚书》

秦朝大儒伏生是滨州邹平人,其主要事迹是保护、传承了中国最早的典籍《尚书》,人称“《尚书》再造”。伏生被尊为“伏圣人”。

《尚书》不是沉睡的文物,而是穿越数千年时光流淌至今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在全市“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挖掘“伏生”这一宝贵地方文化资源,深入学习、理解《尚书》的重要价值、思想精髓及当下意义,对打造邹平特色文化品牌,提升邹平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

“中国伏生诗会”已连年举办五届,2023年8月将在邹平举办第六届。诗会宗旨是:“以诗歌的名义,致敬伏生,致敬文化担当精神,致敬中华精神血脉”。为给第六届中国伏生诗会注入厚重文化内涵,在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尚书》研究专家、国际《尚书》学会会长、央视《典籍里的中国 尚书》首席学术顾问钱宗武先生大力支持下,中共邹平市委宣传部、邹平市融媒体中心、韩店镇人民政府、国际《尚书》学会邹平分会分期推出《尚书》名句赏析,共60条。

恢弘至道,让我们从走进《尚书》开始吧!

8.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出处:《虞书·大禹谟》。

译文:民间没有得不到任用的贤才,万国都会太平安定。

解读:中国历代贤王雄主,无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稳定的关系,只要朝廷之外没有遗而不用的贤人,那么,天下就会稳定安宁。小到一个社会,大到一个国家,只要达到人尽其才,政治必然清明。人才是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

9. 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

出处:《虞书·大禹谟》。

译文:政事同众人研究商量,舍弃私见以依从众人,不虐待鳏寡孤独没有依靠的人,不放弃困苦贫穷的人。

解读:此为舜帝希望大禹可以秉公弃私,广开言路,勤政为民。“舍己从人”现已为现代汉语一个常用成语。“舍己从人”是一种个人修为,也是现代普通人必备的品质。一个人要随时随地放弃私见,服从公论,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要事事处处不耻下问,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善于采纳众人的建议;要勇于放弃自己的利益或主张,小我服从大我,时时刻刻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