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21日
全民读《尚书》
秦朝大儒伏生是滨州邹平人,其主要事迹是保护、传承了中国最早的典籍《尚书》,人称“《尚书》再造”。伏生被尊为“伏圣人”。
《尚书》不是沉睡的文物,而是穿越数千年时光流淌至今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在全市“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挖掘“伏生”这一宝贵地方文化资源,深入学习、理解《尚书》的重要价值、思想精髓及当下意义,对打造邹平特色文化品牌,提升邹平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
“中国伏生诗会”已连年举办五届,2023年8月将在邹平举办第六届。诗会宗旨是:“以诗歌的名义,致敬伏生,致敬文化担当精神,致敬中华精神血脉”。为给第六届中国伏生诗会注入厚重文化内涵,在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尚书》研究专家、国际《尚书》学会会长、央视《典籍里的中国 尚书》首席学术顾问钱宗武先生大力支持下,中共邹平市委宣传部、邹平市融媒体中心、韩店镇人民政府、国际《尚书》学会邹平分会分期推出《尚书》名句赏析,共60条。
恢弘至道,让我们从走进《尚书》开始吧!
24.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
仪。
出处:《虞书·益稷》。
译文: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箫韶》之乐变更演奏了九次以后,扮演凤凰的舞队出来表演了。
解读:这是传世典籍中第一次记叙部落集会音乐舞蹈的盛况。“鸟兽跄跄” 、“凤凰来仪”不仅相当传神地勾画出原始乐舞的形态,也真实描绘了当今假面舞会的雏形。上古确实存有扮演动物跳舞的现象,反映了先民的图腾崇拜和远古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箫韶九成”与“凤凰来仪”也常常用来描绘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古代还常用“凤凰来仪”指代吉祥幸福的征兆。
25.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出处:《夏书·五子之歌》。
译文: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定。
解读:这是《尚书》中最为耳熟能详的格言,是古往今来最为重要的执政理念,是古代中国民本思想最早最明确的语言表达,也是儒、道、墨各种学术派别共同论述的思想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表现出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一直揭示这样一个史实: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
内容推荐:国际《尚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