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05日

铁骨铮铮

“一门五烈士”背后的民族脊梁

□ 记者 孟彤 报道

 

电视屏幕上,鲁中长白山脉的航拍镜头掠过千年沧桑。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王薄曾在此锻铁为矛,揭竿而起;千年后的东窝陀村,一群铁匠后裔再度燃起抗争之火——纪录片《一门五烈士》以深沉的历史回响,将一段埋藏于齐鲁大地的家族史诗展现在我们眼前。

“铁匠村”东窝陀,不仅以叮当锤声锻造农具,更在国难之际锻造出民族不屈的脊梁。主人公赵绍九,这位出身贫寒的铁匠,在黑暗年代挺身而出。他独闯县衙救下无辜村民,揭发地主敛粮黑幕,组织“穷人会”抗捐抗暴。当抗日烽火燃起,他毅然加入革命队伍,将“穷人会”的数十名成员带上战场。铁砧上飞溅的火星,此刻已化作民族觉醒的燎原星火。

但赵绍九的传奇不止于此——其家族血脉里流淌着近乎悲壮的牺牲基因。当他在1940年被捕,烙铁灼身、活埋殉国时,赵家的男儿并未被吓退。子侄辈的赵怀菊、赵怀宣、赵怀善、赵怀桐相继走上战场。赵怀宣为救战友二闯敌阵,身陷重围壮烈牺牲;赵怀菊在突围无望时吞下机密文件,拉响手榴弹自尽殉国;年仅17岁的赵怀善血洒明家集;赵怀桐则长眠于云南剿匪战场……一门八人从军,六人捐躯,其中五人被追认为烈士。这不是偶然,而是家族信念在血与火中的传承:赵怀菊之子赵德元沉痛道:“国仇家恨,咱不能在家里了,干啊!”

赵氏一门的牺牲,如巨石投湖,激荡起整个长白山的抗日怒潮。在赵绍九精神的感召下,东窝陀村近60名“穷人会”成员投身八路军,“赵家连”威震敌胆。这支子弟兵队伍从山区打到平原,以铁匠的坚韧锻造了保家卫国的铁血之师。

八十多年后,会仙山下建起了“一门五烈士”纪念广场。赵家子孙从全国各地归来,将散落四方的忠骨迎回家乡团聚。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份记忆早已超越血缘——在邹平市醴泉小学的课堂上,教师李小双向孩子们讲述着这段历史;村里的顺口溜仍在传唱“连长赵怀宣”的事迹;年轻的村民马艳聪誓言传承精神建设家乡。当孩子们在烈士墓前宣誓铭记,历史与现实在此刻庄严交汇。

从隋末王薄锻铁为兵,到抗战时期赵家以血肉筑长城,长白山脉见证着中华儿女一脉相承的不屈基因。赵氏一门用六条生命诠释了“忠烈”二字的千钧重量——他们以铁匠之子的铮铮铁骨,在民族危亡之际将自己锻造成了撑起华夏的脊梁。

当纪录片的镜头掠过今日绿水青山的东窝陀村,我们当铭记:这份安宁并非理所当然。每一寸和平的土地之下,都深埋着如赵家烈士般用生命浇灌的根脉。他们熔铸于民族血脉的坚韧与忠勇,正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坐标——在历史深处,在当下心中,更在未来征途。